大學生體育考核與鍛煉行為關系調(diào)查問卷

尊敬的受訪者,您好!
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參與本次學術調(diào)查。本項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高校體育考核制度(如達標要求、成績評定等)對大學生日常體育鍛煉態(tài)度和行為的影響。您的寶貴意見對我們的研究至關重要。請務必根據(jù)您的真實想法和實際情況作答。問卷采用匿名填寫方式,所有選項均無對錯之分。具體評分標準如下:1 = 完全不符合,2 = 不太符合,3 = 一般/不確定,4 = 比較符合,5 = 完全符合。請您在最符合您情況的選項數(shù)字上打“√”。請放心: 我們承諾,您提供的所有信息僅用于本項學術研究,我們將嚴格遵守學術倫理和保密原則,確保數(shù)據(jù)安全(例如:數(shù)據(jù)匿名化處理、僅在研究團隊內(nèi)部使用等)。您的參與對推動大學生體育鍛煉研究意義重大!衷心感謝您的寶貴時間、耐心配合與無私支持!
1. 性別
2. 年級
3. 專業(yè)類別
4. 是否有過體育課程掛科經(jīng)歷
5. 過去一個月,您平均每周進行體育鍛煉(指有意識地進行,如跑步、打球、健身等,不包括日常行走)的次數(shù)大約是?
6. 體育考試前兩周,我會每天額外加練1小時以上。
7. 我可能會帶傷(如輕微扭傷、不適)堅持完成體育考核。
8. 期末考試結束后一個月內(nèi),我的鍛煉次數(shù)通常會顯著減少。
9. 我的鍛煉時間安排很大程度上受到考試時間表的支配。
10. 考前一周我的鍛煉時長通常會比平時顯著增加
11. “考前猛練,考后休息”的模式比較符合我的行為特點。
12. 為了確保完成考核要求(如次數(shù)、時長),我會主動調(diào)整環(huán)境(如預約場地、尋找同伴)。
13. 為了更容易通過考核,我曾刻意選修通過率高的體育項目。
14. 我通常避免嘗試非考核要求的運動項目。
15. 我會記錄運動數(shù)據(jù)(如跑步公里數(shù)、運動App截圖)主要是為了應付檢查或完成考核任務。
16. 我的長期鍛煉計劃容易因?qū)W期結束或考核完成而中斷。
17. 我進行體育鍛煉主要是因為學校有考核要求(如果沒有考核,我可能不會主動鍛煉)。
18. 如果沒完成既定的鍛煉計劃或考核任務,我會感到愧疚或焦慮。
19. 沒有體育課或考核要求時,我很難堅持規(guī)律鍛煉。
20. 相比內(nèi)在興趣,外部考核要求對我維持鍛煉習慣的作用更大。
21. 體育考核的分數(shù)壓力有時會讓我對體育課或鍛煉本身產(chǎn)生反感。
22. 我認為學校的體育考核要求有助于我養(yǎng)成健康的鍛煉習慣。
23. 運動本身帶來的樂趣是我堅持鍛煉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24. 即使體育課不計學分,我仍會保持一定程度的體育鍛煉。
25. 我經(jīng)常主動學習與考核無關的運動技巧或知識。
26. 體育鍛煉已經(jīng)成為我日常生活習慣的一部分。
27. 在鍛煉過程中,我更關注自身運動能力的進步,而非僅僅為了分數(shù)。
28. 體育教師的評分標準通常是公開透明的。
29. 重要體育考核(如期末考試)提供補考機會是非常必要的。
30. 用累計完成的總運動量(如總時長、總公里數(shù))來替代固定的出勤次數(shù)要求更為合理。
31. 傷病證明應被接受作為豁免部分考核要求的合理依據(jù)。
32. 考勤分在體育總評成績中的占比不應超過20%。
33. 將某些統(tǒng)一項目(如長跑)設置為所有學生的必考項目是合理的。
34. 對于在體育考核中進步顯著的學生給予額外加分是合理的。
35. 提供非競技性的考核選項(如完成一定次數(shù)的健身打卡)是非常必要的。
36. 突擊訓練(如考前集中加練)導致我受傷或身體不適的可能性較高。
37. 通過持續(xù)的體育鍛煉,我的體質(zhì)測試成績或運動能力確實得到了提升。
38. 持續(xù)鍛煉幫助我形成了相對穩(wěn)定的鍛煉節(jié)奏和習慣。
39. 規(guī)律鍛煉后,我日常的疲勞感有所減輕。
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