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國際職業(yè)教育學校教職工身心健康線上測評
尊敬的老師:
您好!為更好的為您提供更具針對性的一對一解讀與專屬服務,我們誠摯地邀請您花費約5分鐘左右的時間,填寫這份保密的身心狀態(tài)測評表。
您的所有信息將被嚴格保密,僅用于本次活動服務及分析。感謝您的支持!
第一部分:個人信息(用于一對一服務及精準分析)
1.您的姓名:
2.您的性別:
男
女
3.您的年齡段:
30歲及以下
31-40歲
41-50歲
51歲及以上
第二部分:職業(yè)背景與當前身心狀態(tài)自評(請根據(jù)您近一個月的真實感受選擇)
4. 您的教齡:
5年及以下
6-10年
11-20年
20年以上
5. 整體壓力感: 您感覺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壓力如何?
無壓力
輕度壓力(偶爾有,可自行調節(jié))
中度壓力(經常有,但基本能應對)
壓力很大,感到疲憊
壓力極大,有難以承受的感覺
6. 情緒狀態(tài): 您近期最常體驗到以下哪種情緒?
平和愉悅
疲憊倦怠
焦慮緊張
煩躁易怒
情緒低落,缺乏興趣
其他:
7. 睡眠質量: 您近一個月的睡眠情況如何?
很好,入睡快,睡眠深,醒后精力充沛
較好,偶有失眠,但影響不大
一般,睡眠較淺,易醒或多夢
較差,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入睡或早醒
很差,長期失眠,嚴重影響日間狀態(tài)
8. 身體感受: 您近期是否經常出現(xiàn)以下身體不適?
肩頸酸痛、腰背不適
頭痛、頭暈
腸胃不適(如胃脹、消化不良)
心慌、胸悶
視力模糊/眼睛干澀
精力不足,容易疲勞
無上述明顯不適
9. 專注力與思維狀態(tài): 您近期的專注力和記憶力如何?
很好,思維清晰,效率高
較好,偶爾分心
一般,需要努力集中精神,有時健忘
較差,經常感到思維遲緩,記憶力下降
10. 心理彈性: 當工作中遇到挫折或批評時,您通常如何反應?
能迅速調整心態(tài),視為學習機會,不受太大影響
會短暫受影響,但能通過自我調適或與人傾訴逐漸恢復
容易陷入自我懷疑,情緒低落會持續(xù)較長時間
感到委屈或憤怒,可能會影響后續(xù)工作狀態(tài)
11. 內在平衡感: 您如何看待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的平衡?
能清晰劃分界限,很好地兼顧兩者
雖有心維持,但工作時常會侵占個人時間
感到嚴重失衡,個人愛好和休閑時間幾乎被工作擠占
對此感到無力,似乎難以改變現(xiàn)狀
12. 自我關懷: 當您感到疲憊或情緒不佳時,您通常會怎么做?
有意識地采取行動(如休息、運動、冥想等)主動照顧自己
知道應該自我關懷,但常常因忙碌而忽略
傾向于通過刷手機、購物或吃東西來暫時轉移注意力
通常會忍耐,直到身體或情緒發(fā)出更嚴重的警報
13. 價值感與意義感: 近期,您從工作中體驗到的價值與意義感如何?
經常能感受到,覺得自己的工作充滿意義
偶爾能感受到,但更多時候覺得是例行公事
感覺變得模糊,時常懷疑自己工作的價值
感到耗竭,很難再找到最初的熱情和意義
14. 身體覺知: 在日常生活中,您對自己身體信號的覺察(如肌肉緊張、呼吸急促、腸胃不適等)程度是?
非常敏感,能及時察覺身體的細微變化并做出調整
比較敏感,當不適比較明顯時能夠注意到
不太敏感,常常在問題變得嚴重時才意識到
幾乎忽略,主要精力都放在思考和處理事務上
第三部分:壓力源與期望
15. 主要壓力來源: 您認為您的壓力主要來自哪些方面?
教學任務重(備課、上課、批改作業(yè))
學生管理與溝通
考核、評比與職稱晉升
工作時間長,家庭與工作難以平衡
人際關系(同事、領導、家長)
自我成長與職業(yè)發(fā)展瓶頸
其他:
16. 您最希望從本次身心關懷活動中獲得什么?
學習即時可用的減壓技巧 (如呼吸法、正念)
體驗一次深度的身心放松
獲得改善睡眠質量的方法
緩解肩頸等身體疼痛與疲勞
提升情緒管理能力,減少內耗
獲得個性化的身心健康建議與方案
其他:
第四部分:身心健康素養(yǎng)與習慣(幫助我們?yōu)槟峁└涞氐慕ㄗh)
17. 健康信息關注度: 您平時會主動關注或學習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識嗎?
經常,會主動搜索和閱讀相關文章、書籍或課程
偶爾,看到感興趣的內容會點開看看
很少,幾乎不會特意關注
不感興趣
18. 日常減壓方式: 您目前擁有哪些屬于自己的、有效的減壓方式?
規(guī)律運動(如跑步、瑜伽、健身等)
休閑活動(如聽音樂、看電影、閱讀、追劇)
社交活動(與朋友、家人聚會聊天)
正念冥想、呼吸練習等
無明顯有效方式,或方式單一
其他:
19. 支持系統(tǒng): 當您遇到煩惱或壓力時,您通常會?
向家人、伴侶傾訴
與朋友、同事交流
自己獨自消化和承受
尋求專業(yè)幫助(如心理咨詢師)
通過上述其他方式(如運動、寫作)排解
20. 理想活動形式: 如果學校未來希望持續(xù)開展身心健康活動,您對哪種形式最感興趣?
定期短時團體活動(如午間正念、工間操)
系列技能工作坊(如情緒管理、溝通技巧課程)
提供一對一專業(yè)咨詢通道
建立健康主題社群(如跑步群、讀書會)
提供線上資源庫(音頻、文章推送)
21. 改善意愿與障礙: 如果您希望改善身心健康但尚未行動,主要原因是?
工作太忙,沒有時間
缺乏動力和毅力
不知道科學有效的方法
周圍缺乏支持和氛圍
沒有明顯障礙,我已在進行中
其他:
第五部分:開放式提問(為您提供專屬解答空間)
22. 綜合以上所有思考,您目前最想解決的一個關于身心狀態(tài)或情緒的具體問題是?(例如:“如何快速緩解批改作業(yè)后的頸椎不適?”“當面對學生調皮時,如何管理自己的憤怒情緒?”“如何改善睡前思緒萬千難以入睡的情況?”)
提交說明:
感謝您的坦誠分享與寶貴時間!我們承諾對您的所有信息進行嚴格保密。
專業(yè)療愈導師將結合您的問卷結果,為您提供一對一的專業(yè)解讀。
關閉
更多問卷
復制此問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