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層公安民警職業(yè)壓力調查問卷

尊敬的民警同志:
您好!您長期堅守在基層警務一線,承擔著維護轄區(qū)治安、保障群眾安全、服務重大任務的重要職責。本次調查旨在深入了解您工作中的真實壓力狀況,精準識別壓力來源與影響因素,為后續(xù)優(yōu)化警力配置、完善保障機制、緩解職業(yè)壓力提供科學依據。問卷實行完全匿名制,所有數據僅用于學術研究,嚴格保密個人信息。請結合日常工作與生活實際如實填寫,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!
您的性別:
您的年齡:
您的工作年限:
您的婚姻狀況:
您家中日常需要照顧的老人/子女數量(老人指60歲以上需照料者,子女指18歲以下未成年人):
近一年參與安保任務(如春節(jié)、五一、國慶等小長假,全國“兩會”、重大展會等國家活動)的情況:
二、壓力狀況模塊
(一)生理壓力表現
1.因值班、加班經常凌晨后入睡,睡眠質量不佳,第二天感到困倦乏力:
長期久坐辦公處理案卷或戶外執(zhí)勤,頻繁出現頸椎僵硬、腰椎酸痛,休息后仍無明顯緩解:
因工作節(jié)奏緊張,經常錯過正餐或匆忙用餐,導致胃痛、胃酸等腸胃不適:
長期精神緊繃,偶爾出現頭暈、心悸、血壓波動,需通過休息或藥物緩解:
(二)心理壓力表現
早上起床,只要想到要去上班面對一天的工作安排,就產生煩躁情緒和抗拒心理:
下班回家后,仍會經常接到工作電話或消息,無法徹底放松身心:
對重復性工作,如反復填報報表、整理檔案,逐漸失去耐心,出現“應付了事”的倦怠心態(tài):
因不同部門、警種間工作壓力及工作量不一致,經常感到心里不平衡:
因擔心學會新技能后被安排更多工作,不愿主動學習公文寫作、表格函數、視頻制作、大數據應用等實用技能:
(三)行為壓力表現
因工作疲憊,回家后與家人、孩子溝通時容易因小事發(fā)脾氣,事后又感到愧疚:
工作中因職責劃分、加班安排等產生分歧,與領導、同事出現溝通不暢:
對重復錄入數據、整理臺賬等出現拖延現象,臨近截止日期才不得不處理:
因工作較忙、精力有限,減少了以往的興趣愛好,如運動、聚餐,社交圈子逐漸縮小:
三、壓力源模塊
(一)工作維度
日常工作和加班情況下,一周在崗工作時長超過50小時,或單日超過12小時,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(tài):
重大活動期間,如全國“兩會”、國慶,需“連軸轉”進行備勤、值班等,無完整休息時間:
執(zhí)法辦案時,因群眾法律意識強、維權意愿高,易引發(fā)“執(zhí)法是否合規(guī)”的爭議或沖突:
警務工作中,需同時跟進“反詐宣傳”“出警巡邏”“矛盾調解”等多項任務,時間沖突難以兼顧:
在群眾醉酒、情緒激動時,曾面臨被推搡、辱罵甚至人身攻擊的風險:
(二)組織維度
績效考核指標(如破案率、流動人口登記率、群眾滿意度)達標壓力大:
單位晉升機會少,不清楚晉升的具體業(yè)績要求等,“多勞”未必“多得”,缺乏明確努力方向:
“一拍腦門”、“層層加碼”現象明顯,需花費大量時間開會、寫報告、填表格耗費時間:
單位人員結構和警力配置不夠科學、合理,
目前的績效考核標準不夠科學有效,不能很好地達到指導、激勵工作的目的:
(三)社會維度
群眾對公安工作期待高,即便處理非警務類訴求(如鄰里噪音、經濟糾紛),也要求“立即解決”:
群眾因“訴求未滿足”而投訴,非民警工作失誤,處理時難度高:
部分自媒體為博流量,斷章取義報道涉警事件,如將正常執(zhí)法剪輯為“暴力執(zhí)法”,輿情發(fā)酵快:
開展工作時,政府部門政策支持不足,如跨部門協(xié)作時,其他單位配合度低:
(四)個人家庭維度
因經常加班、值班,錯過孩子家長會、老人就醫(yī)等重要家庭事務,內心愧疚:
中心城區(qū)生活成本高(如房租、子女教育費用),現有薪資難以滿足家庭開支需求:
長期處于高壓工作狀態(tài),與配偶溝通減少,偶爾因“無法兼顧家庭”出現感情矛盾或爭吵:
缺乏專業(yè)心理疏導渠道,遇到壓力只能自己扛,難以找到傾訴對象:
擔心長期高壓工作影響身體健康,無法長遠陪伴家人和孩子,產生“職業(yè)焦慮”:
四、壓力交互效應補充題
當工作任務繁重、連續(xù)加班備勤時,若單位未提供額外支持(如調休、補貼),會覺得壓力更明顯:
面對高難度執(zhí)法任務(如復雜案件偵破)時,若缺乏組織培訓或指導,會加劇焦慮感:
當公眾投訴較多時,若組織未及時澄清不實投訴,會覺得“不被信任”,進而放大工作壓力:
家庭經濟壓力大時,若工作待遇提升慢,會覺得“付出與回報更失衡”,加重職業(yè)倦怠:
若媒體對涉警事件負面報道多,會更擔心自己遇到類似情況,加劇焦慮:
問卷結束
再次感謝您在繁忙工作中抽出時間填寫問卷!您的真實反饋,將為改善東城區(qū)基層民警工作條件、緩解職業(yè)壓力提供重要支撐。祝您工作順利、闔家幸福、身心健康!
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